你相信「心誠則靈」?你常祝福別人「心想事成」?在一群澳洲人發動的「秘密」革命下,已成功發展出一整套「正向認知」體系,在世界各地捲起巨大的勵志浪潮。
一手掀起這股風潮的澳洲電視編劇和製作人朗達.拜恩(Rhonda Byrne),五十歲那年從一本1910年美國出版的《致富的科學》(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)得到啟發,隨後大量閱讀尋找與《致富的科學》相應之處,最後,她認為找到了世間一切成功法則的精髓:「吸引力法則」(Law of Attraction)。
「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,都是你吸引來的。它們是被你心中所抱持的『心像』吸引而來。」「同類相吸」就是本法則解釋宇宙運轉的方式,也許也可以說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或「要怎麼收穫,先那麼栽」。
比較不同的是,在具體行動前,「吸引力法則」更強調意念、思想的作用力。「藉由改變你的思考方式,你就能完全改變生命中所有的境況和事件。」
綜合語錄、旁白、訪問和短劇,朗達.拜恩串成了一部報導式心理自助片,取了一個現在看來完美無瑕的名稱「秘密」(The Secret)。這部八十七分鐘長的影片,本來應該要在澳洲「第九頻道」電視臺播出,2005年中拍完後,卻被電視臺認為過於冷門而擱置。來年三月,製作團隊另闢蹊徑直接販賣DVD、線上付費播映和同名書籍,反而迅速打響名號——這是天意?
影片有肖似電影「達文西密碼」懸疑驚悚的歷史劇片頭,把「吸引力法則」包裝成一個失傳(甚至被刻意湮滅)而今出土的真理,在媲美商業電影預告片的文案和張力十足的配樂下,一下抓住觀眾眼光。朗達.拜恩親自上陣,跟觀眾說明她遭遇一連串人生打擊後,因了悟這個「秘密」而脫胎換骨。
影片接著採訪了二十四位專家、學者、講師和企業家,涵括潛能開發、教育訓練、投資理財、身心治療、量子物理、風水命理等領域,快速剪接每人短短的談話,呈現出對這個法則不同程度的讚美或背書。
這些本來各有山頭的專家,都被冠上「秘密的教師」稱號,而且和「過去的秘密的教師群」如佛陀、莎士比亞、柏拉圖、牛頓、貝多芬、愛迪生、愛因斯坦、容格、邱吉爾、馬丁路德、亨利福特等五湖四海的名人平起平坐,讓「秘密」堪稱史上最成功的「名人證言商品」。
最熱門的商品首推文字書,儘管悉數依影片臺詞和字幕整理而成,但並未減弱號召力。《秘密》上市半年破五百五十萬本,拿下各大書榜冠軍,並獲知名電視主持人歐普拉(Oprah Winfrey)、賴瑞金(Larry King)大力報導。至今已有二十四種語言版本,繁體中文版在2007年7月由臺灣方智出版社發行,在幾乎沒人看過影片的情況下,仍在三個月內銷售破三十萬本,成績好得令人詫異。
《秘密》2008年還有九種語言譯本等著出版,美國〈出版人週刊〉預測本書將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勵志書。身兼影片監製和書的主編朗達.拜恩,也因此在2007年5月被時代雜誌選為「最有影響力的百人之一」。
「吸引力法則」到底有何魅力?這是一個被吹捧過度的觀念,還是貨真價實的有用心智工具?
朗達.拜恩拜讀的那本舊書,作者是Wallace Delois Wattles,根據有限資料得知,此人前半生潦倒,後來受「新思想」(New Thought)啟發,開始寫書,並實際運用在生活中,據說因此事業成功。51歲寫下《致富的科學》後來年,便過世了。
要談「秘密」是否言之成理(還遠遠不到「真理」這層次),顯然得溯及「新思想」。而所謂「新思想」,在當時既非明確的運動,也不是具體學派,是十九世紀末許多學者、哲人、教徒,對傳統基督教反思發展出來的眾多看法,堪稱是當時不見容於主流神學的主張。這些主張多所歧異(比如「一神論」或「泛神論」都可納入「新思想」背景),但至少有一個共通點,他們是要找尋神(或說神性),而非單單要解決「人」與「人性」。
從這個背景看來,「秘密」最大的成功可能奠定在:它完全不講神或神性(代之以「宇宙」)。剝除一切中西宗教外衣(可能還有內涵),單挑某些經典或個人發言片段放大,最後聚焦於人和人性。
這可能是「秘密的老師群」對「新思想」最大的背離,但卻也是本書和影片最成功的關鍵。它可以悠游穿梭於所有宗教背景或者無神論者的邊界,而達成它鼓勵企求「人間成功」的標準——而這是芸芸眾生,從巴黎到莫斯科、上海到紐約共通的追求。
書中說:「現在就開始對宇宙吶喊吧:『生活是多麼輕鬆!生命是多麼美好!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向我而來!』……你就是自己的創造者,吸引力法則是創造你生命中你想要事物的最佳工具。」等於宣稱:你現在的一切處境都是自己造成的;都是你「想」出來的;都是你透過持續點點滴滴的召喚而具體化出來的經驗。
影片中,甚至以一個阿拉丁神燈巨人應聲而出,形象化「宇宙會聽命你的要求」。「要求(ask)、相信(believe)、接收(receive)」是法則的核心三部曲,但早《秘密》幾十年前出版的「新思想」名著《成為你所想》(Become What You Believe)則細分出七個實踐步驟:
1. 欲望:熱誠地想望你希望在你生命中出現的人事物
2. 決定:明確知道你的目標和方法
3. 要求:用簡潔清晰的語言提出
4. 相信:在意識和潛意識面都肯定無疑
5. 做功:觀想你已完成該目標,你正經驗那個情境,感受「願景的結果」
6. 感恩:感謝上主給予
7. 期望:滿懷喜悅地期盼,「預先創造你的生活」
從這角度看,「秘密」從來都不是秘密,也非原創。影片只是活用煽動性技術,重新「說」了一個好故事,而且真的鼓舞了百千萬人。
做為一個票房鼎盛的「新成功學」,「秘密」獲得大量的迴響與幾乎等量的批評。從科學界、宗教界、哲學界到升鬥小民,都有無數對它嗤之以鼻的意見或反例(比如:為什麼我運用了法則而未成功?難道發生天災的地區人民都是自找的?)。但是「信者恒信」,每個人只取一瓢飲,若至少能提振個人士氣、調節小我情緒,其實也對全社會的心理衛生做出貢獻。
(原載2008Self悅己雜誌)
謝謝老師分享~
這不就如中國成語說的:『境由心造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