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比起90年代,甚至前十年,華語樂壇是否在走下坡路?您認為當今樂壇最缺失的是什麼?
答:樂壇不能單獨抽離整個娛樂工業或社會來看。我們有什麼娛樂圈,就可能有怎樣的音樂圈。我們有怎樣的聽眾觀眾網民,就可能有怎樣的內容物。華語樂壇在銷量上被盜版、非法下載等科技、政治、經濟原因打敗,但我也關心在音樂(和結合影像的MV)變得「any time, anyplace」如空氣般隨處可得、免費可得之後,人們對於歌曲的敬重與喜愛,會徹底改觀。
如果市場只是一時起落,無須過份擔心,但我擔心從整體文化與科技交鋒的過程看來,當今華語樂壇——包括整個世界樂壇——比過去二、三十年,嚴重缺少孕育「經典」的條件了。
問:數位音樂的興起,再加上網上免費歌曲的下載,很多歌手都不願意再去做唱片,或者只是推EP應景之作,而很多新人也是為了走紅,不過是靠出唱片玩票而已,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?
答:早年臺灣唱片界可以靠正版自給自足時,內地才有許多「自費歌手」或專作一兩首「打榜歌」的現象,可現在臺灣大公司之外的很多獨立音樂人也快變成這樣了。在《我,作詞家》書中,多位作詞老師都提到相關的現象或病態,所謂「音樂只是一張名片」之說甚囂塵上,可惜,就算是張名片,現在也常常被拿的人丟在腳底下。
如果整個工業沒有對音樂起碼的尊重,那就只剩下「造星」、「追星」的博奕。
問:您眼中不同階段誰最能代表華語樂壇?
答:這不好說了。講歷史很複雜,我不願簡單地比附。
問:現在又很多口水歌非常火,歌詞都經不起推敲,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?
答:我不大確定你所謂的「口水歌」是否是某些內地網路上改作原曲的歌?我看過一些,有的很諷刺或搞笑,其實也是一種次文化現象。次文化不可怕,問題在我們缺乏流行歌壇健全的主文化已經一段時間了。
問:對於樂壇還在孜孜不倦創作音樂的後生有哪些建議?
答:《我,作詞家》書中我請教了多數老師這個問題。歡迎大家去看看不同人給的藥方,有的悲觀,有的樂觀。至於我,我只能說喜好音樂是人類從原始社會以來的天性,但能不能靠寫歌、唱歌、演奏當飯吃,就必須看不同時代的職業架構與文化背景了。
口水歌,能称为歌吗?在我看来,它根本不是歌,称它为什么,我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。老师称它为次文化,我觉得你是抬举它(你给这类东西留足了面子)了。哈哈!